11月3日,饿了么App更新至12.0.1版本后正式更名为“淘宝闪购”,标语为“外卖放心点,美食准时达”。目前,“淘宝闪购”正处于灰度测试阶段,仅对部分用户开放体验。这种转变意味着饿了么不再只是单一的外卖平台,而是成为支持阿里生态内多种即时零售业务的底层能力。

今年4月底,阿里将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进入即时零售市场。淘宝闪购上线后,与饿了么开始深度协同:饿了么全面负责配送履约,淘宝则开放流量入口,并推出大额红包、免单卡等补贴活动。7月,淘宝闪购宣布500亿元补贴计划,订单量迅速增长,上线6天日订单突破1000万,8月峰值达到1.2亿单,带动手淘日活用户增长20%。
10月起,视觉整合进入落地阶段,骑手服装、App图标等逐步替换为淘宝橙色,“蓝骑士”改称“城市骑士”,饿了么视觉标识逐渐淡化。11月3日启动的灰度测试覆盖部分用户,新版App同时提供餐饮外卖和日用百货配送服务,饿了么运力网络已全面接入淘宝闪购订单体系。内部消息显示,此次更名采用“独立App先行调整”策略,避免直接改动淘宝主站引发用户体验波动,同时保留偏好独立App的用户群体。截至11月4日,测试用户反馈显示,订单履约效率和权益体系未发生变化,品牌切换实现平滑过渡。

6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通过全员邮件宣布重大战略调整:饿了么与飞猪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由蒋凡统一领导。蒋凡在2025年Q2财报电话会中披露,淘宝闪购月度交易买家达3亿,日均骑手超200万,两项数据较4月分别增长200%和300%,明确将其定位为“即时零售战略核心载体”。蒋凡主导推动了淘宝与饿了么资源打通,解决了此前淘鲜达自建运力和饿了么缺失淘宝流量的问题。淘宝闪购团队负责品牌定位与流量运营,饿了么团队负责运力整合与履约保障。阿里法务团队也提前布局商标注册,申请了“淘闪购”“淘宝闪购点外卖更优惠”等多枚商标,应对与美团的“闪购”商标争夺。饿了么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从校园走出的创业故事,见证了国内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演变。饿了么的故事始于2008年的上海交通大学,几位同学因深夜叫不到外卖而萌生搭建线上订餐平台的想法。2009年4月,“饿了么”正式诞生。创业初期,团队抓住高校市场的痛点与优势,通过地推集结了第一批餐饮店铺。早期自主研发的“NAPOS”餐厅管理系统帮助餐厅实现了订单处理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受到商家欢迎。

随着市场潜力被验证,巨头纷纷入场,外卖行业进入激烈的竞争时期。2017年,饿了么合并百度外卖,减少了竞争对手,强化了市场实力。2018年,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饿了么,并将其与旗下“口碑”业务整合,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实体。今年7月以来,饿了么作为阿里系即时零售的唯一担当,从美团处抢占了近十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