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旨在系统部署深化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通知从严格规范发文审核、清单管理督查检查、优化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制度、严控借调借用教师、精简数据填报、完善课后服务保障、健全监测核查及强化部门工作协同等方面提出8条具体措施,为各地推进教师减负工作提供明确指引,推动教师减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通知强调系统治理、标本兼治和精准管理,着力破解教师负担过重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通过量化管控,明确“白名单”事项总量、进校园活动频次等具体指标,提升政策可操作性。坚持从事前源头把关、事中规范管理到事后监测问责,构建全链条治理机制。同时,建立涵盖教育督导、网络巡查、举报受理、监督员队伍、第三方监测等多维度监督体系,加强与纪检监察、网信、公安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凝聚工作合力。
通知要求各地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教师减负工作,将教师减负治理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对执行不力、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进行约谈通报,严肃追责问责。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需结合实际精准施策,确保减负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切实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强师资保障。
通知还提出了具体的减负措施,包括建立严格的涉校涉师发文审核机制,规范涉校涉师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清单管理,健全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制度,严格中小学教师借调借用管理,精简数据填报与应用程序使用,健全教师课后服务保障机制,完善教师减负监测核查机制,以及强化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这些措施旨在减少教师不必要的负担,确保他们能够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