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赵心童夺得2025年斯诺克世锦赛决赛冠军,这位“台球天才”进入了观众的视线。运动员们的父母为了托举孩子追求梦想不惜花费巨资的故事再次成为焦点。然而,深入了解后会发现,在这些天才成名之路上,比金钱更重要的因素还有很多。
在顶级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往往能挖掘出孩子的运动天赋。大部分运动员的家庭都有体育背景,既具备强大的运动基因又具备专业知识。例如,谷爱凌的外公爱好滑雪,妈妈谷燕曾是滑雪教练。谷爱凌不到8岁就掌握了高级雪道技巧,9岁时赢得全美自由式滑雪少年组冠军。郑钦文的父亲郑建坪是高中体育特长生,高考后成为湖北省二级田径运动员。郑钦文10岁获得湖北省青少年网球赛U10女单第一名,14岁时发球时速达到180公里。
有些父母虽然不是体育相关从业者,但也能通过人脉发掘孩子的天赋。赵心童8岁第一次拿起球杆陪爸爸打台球,后来被懂台球的前辈发现有天赋,父母便带着他全国各地寻找教练和老师。全红婵7岁时在操场上跳格子,被教练发现弹跳力和爆发力出众,经过测试后发现她非常有天赋。
父母的眼界也是运动员职业化的重要因素。运动员通常在少年甚至儿童时期决定是否走上职业道路,因此父母的认知、信息、人脉和经济投入都至关重要。例如,郑钦文的父亲发现网球在国内竞争相对较小,于是卖掉房子送女儿出国训练。谷燕没有陷入“体育与学业对立”的传统思维,让谷爱凌高效成长为全方位的“天才少女”。周冠宇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带他接触F1赛车,并为他提供各种资源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