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关税协议刚达成一致,专家却认为这份协议只是“绣花枕头”。表面上的降税承诺背后隐藏着四大致命硬伤,使其缺乏示范价值。
表面上看,英国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0%,钢铁铝关税清零,乙醇也获得了免税优惠。然而,这些只是表面文章。美英贸易中最棘手的问题如增值税矛盾、数字服务税争议以及各种隐蔽的非税壁垒,在协议中均未提及。这种做法就像给贸易顽疾贴创可贴,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无法作为其他国家的参考模板。
协议尚未正式签字,仍处于草稿阶段,需两国议会审批,变数极大。美国或英国领导层的变动都可能导致协议流产。连自身落地都成问题,更谈不上成为全球贸易样板。
数据也显示,美国对英国贸易顺差长期居高不下。协议中降税的商品种类少且在英国对美出口中占比低,即使完全执行,对贸易平衡的影响也微乎其微。指望这种协议引领全球贸易是不切实际的。
美英关税协议更像是量身定制的产物。乙醇免税政策和其他国家产业政策存在冲突,而美国对英顺差的特殊关系也不适用于其他国家。例如,墨西哥和加拿大若照搬这套降税方案,只会让本国产业受损。没有普适性的协议注定只能锁进两国的抽屉。
专家指出,美英关税协议是一场“政治秀”,与其追捧这份漏洞百出的协议,不如警惕背后的贸易博弈陷阱。全球贸易的未来需要的是实质性的合作,而不是这种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