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首批“妈妈岗”用人目录,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岗位具有上班灵活、工作弹性、劳动强度适中的特点,适合宝妈等群体。此次共发布了190个岗位需求,来自7个用人单位,涵盖餐饮、家政、保安服务等领域,多为钟点工和小时工。
“妈妈岗”并非首次出现,近年来多地都在尝试类似政策,包括广东、河北、黑龙江等地。这类岗位之所以受到推广,是因为它们解决了家庭育儿与工作的冲突。很多妈妈因育儿而不得不退出职场,但她们仍然希望回归工作。2023年9月到11月,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对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40岁以下全职妈妈群体进行调研,发现82.7%的全职妈妈有再就业打算,其中38.4%的人希望进入正规单位或全职就业,48.3%希望能够兼职、灵活就业。这表明很多全职妈妈渴望回归职场,“妈妈岗”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妈妈岗”也响应了国家政策。2022年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到要推动完善促进妇女就业的制度机制。“妈妈岗”的出现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一个支点。
然而,企业推出“妈妈岗”需要成本,打破既有的工作形式和时间安排可能成为企业管理的负担。因此,人们希望提供更多“妈妈岗”,应当考虑由社会均摊这部分成本,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例如,珠海市就发布通知,对部分推出“妈妈岗”的用人单位给予第一年最高20万元、第二年最高10万元的奖补。各地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引导企业扩大“妈妈岗”的供给数量,为希望重回职场的女性提供更大支持。
在网络上,有人质疑为何是“妈妈岗”而不是“爸爸岗”,认为这默认了带娃就是妈妈的责任。实际上,名称并不重要,关键是解决照顾家庭和工作挣钱之间的冲突。改善状况需要从具体问题入手,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才能呈现一个更加友善的职场环境,无论性别、年龄都能从中获益。
目前,“妈妈岗”还面临岗位技能要求不高、职业路径不明朗等问题。在增加数量的基础上,提升“妈妈岗”的质量也是一个紧迫的课题。社会可以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更多探索和投入,帮助“妈妈岗”成为一个更加普遍、规范且对女性更有吸引力的用工模式,真正为求得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带来更多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