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赵女士最近在外就餐时,因共享移动电源价格问题感到困惑。她以为租借费用是2元,结果发现是2元/30分钟,一顿饭下来扣款10元。此外,扣款协议中提到“不可撤销地授权某科技公司发出扣款指令”的条款也让她对共享移动电源的便民性和安全性产生了疑问。
这种经历并非个例。共享移动电源曾被视为解决手机电量焦虑的利器,在公共场所广泛分布。然而,随着市场快速发展,价格从最初的1元/小时涨到部分品牌高达6-8元/小时甚至更高,引发消费者不满。有人戏称,共享移动电源行业走上了时时上热搜、年年当刺客的“黑红”出圈路。
经常使用共享移动电源的崔女士表示,起初觉得方便且价格合理,但后来不仅价格上涨,还存在找不到归还点的问题,错一次还要扣钱。类似情况在其他消费者身上也有发生。王亮在计算年度消费报告时发现,自己一年在共享移动电源上的花费竟高达1200元,引发了热议。此前,“景区共享移动电源1小时10元”的话题也曾冲上微博热搜榜。
共享移动电源价格暴涨备受诟病。部分品牌的租金已达到每半小时4元到6元,24小时封顶价格从20元到40元不等,在一些热门商圈和旅游景点甚至更高。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设备故障、充电速度慢等问题,导致体验大打折扣。此外,价格不透明、标价混乱的情况也普遍存在。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共享移动电源的投诉高达两万多条,主要集中在无法联系客服导致难以归还、恶意扣费、归还后仍在扣费、隐性收费等问题。消费者对这一便捷服务的评价逐渐分化,许多人对高昂的价格表示不满,直呼“用不起”。标价不透明、门店地址信息更新不及时、消费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