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9日,微软发布了全球首款拓扑量子芯片Majorana 1,这款芯片历时近20年研发,预计将在2030年前上市。微软的目标是在未来实现百万个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
微软董事长兼CEO萨蒂亚·纳德拉表示,这一突破将使公司在几年内而不是几十年内创造出真正有意义的量子计算机。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曾指出,在未来5年内可以看到几百到几千量子位的相干操纵,有助于研究高温超导机制。而在未来10-15年内,数百万量子位的相干操纵将为通用量子计算奠定基础。
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的基本构建单位,类似于经典计算中的比特。目前,全球顶尖的量子实验室都在致力于构建更多量子比特数的量子计算机,以实现更强的纠错能力。尽管微软最新发布的Majorana 1芯片仅包含8个量子比特,远少于谷歌和IBM的芯片,但微软声称它可以通过更少的量子比特实现更强的纠错能力。
Majorana 1基于全新的物质状态——“拓扑”构建而成,采用了半导体砷化铟和超导体铝材料。微软在博客中提到,开发合适的材料来构建量子比特并理解其拓扑状态极其困难,这也是大多数量子研究集中在其他类型量子比特的原因。
微软执行副总裁Jason Zander表示,解决物理问题是研发过程中最难的部分,需要通过一个原子、一层层地构建。潘建伟认为,拓扑量子比特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是实现容错量子计算的理想选择。如果技术扎实,拓扑量子比特将使量子计算变得更加容易。
微软最新的技术进展给拓扑量子比特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Zander表示,希望率先实现几百个数量级的量子比特,最终目标是在Majorana 1芯片上实现一百万个量子比特。
技术专家相信,量子计算机有朝一日可以完成传统计算机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在医学、化学等领域带来新发现。然而,业内对于这一愿景何时实现存在争议。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认为量子技术距离超越现有芯片还有20年时间,而谷歌等公司则预计这一时间点将在5年内实现。IBM预计大规模量子计算机将于2033年左右上线。
微软也加入了乐观预测的行列,尽管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表,但表示这一目标将在几年内而不是几十年内实现。Zander还提到,量子计算机可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发明新的分子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