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到录取前这段时间,一些看似帮助考生和家长的服务可能隐藏着诈骗风险。骗子们常常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或提供“查分”服务进行诈骗,考生及家长需提高警惕。
黄某的女儿想参加艺考,报考播音主持专业。为了确保女儿能顺利通过考试,黄某在网上找到了一个自称有某传媒大学名额的陌生人史某。对方声称只要在三天内支付40万元,就能锁定名额,并保证之后走个流程即可被录取。黄某信以为真并转账了40万元。然而,到了7月底,黄某发现自己被对方拉黑,这才意识到被骗。
朝阳警方提醒,高考后是此类诈骗案件高发期。骗子会谎称掌握“内部指标”、“特殊名额”或“定向招生计划”,声称只需缴纳一定费用就能低分录取甚至保送进入名校。但实际上,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全程透明公开,受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监督,不存在所谓的花钱“走后门”。
另外,一些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急于知道成绩的心理,在考试结束后或成绩公布前,发布可以“提前查询高考分数”的广告。吴某就因此上当,点击了一个需要支付99元才能提前查分的链接。按照指示安装了一款APP并支付99元后,他却收到了银行扣款2万元的通知,这才发现自己被骗。
实际上,高考分数经过严格评阅与校验,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无法随意修改。成绩数据管理严密,官方渠道和时间点固定,所谓“提前查分”往往是犯罪分子获取个人信息的手段。警方建议广大考生及家长要保持冷静,避免落入此类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