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快成了今夏最值钱的奢侈品。周日下午,北京气温高达36度,我窝在空调房里刷朋友圈,庆幸没有出门。刷着刷着,看到朋友小婉的朋友圈定位显示她在长白山,而不是之前说的南京看展。她回复:“去活命啊,兄弟。”
小婉的情况并非个例。我的另一个在北京某互联网大厂做产品经理的朋友林林,原本纠结是带孩子去新疆吐鲁番摘葡萄还是去敦煌看壁画,最后他们一家人选择了飞往云南大理。原因很简单,新疆和甘肃温度接近40度,而大理常年二十来度,舒适宜人。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随时更改目的地。这周末,人在青岛的阿勇就后悔不已。他原本以为海边会凉快些,结果在沙滩上暴晒一天,晚上回酒店直接敷芦荟胶。“早知道这么热,不如直接去三亚。”他这样抱怨。
文旅行业交流社群里,这几天更是群友们的集体“哭热”现场。有人发了一张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实时排行截图:7月2日14时,杭州已经39.3℃,全国第一。紧跟其后的是新疆托克逊、吐鲁番等地,全国十大高温榜单中东南西北全都有份,尤以华东为甚。
这些截图和吐槽让我意识到,今年夏天,暑期出游变成了一次全民高温避难所大搜索。明明体感温度早已突破40度,多地天气预报却总是报39℃。杭州的朋友甚至在群里质疑官方是否怕吓跑游客,不敢写40+。
当全国热浪滚滚袭来,所有人都在问:“还有比凉快更珍贵的旅行理由吗?”
这个夏天,中国有一种新型刚需,叫“找个地方凉快去”。一旦全国各地陆续冲上35℃、38℃、39℃,大家对目的地的兴趣排名就悄悄发生了变化。吉林省暑期酒店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35%,租车预订量增长96%,门票预订量增长122%。长白山、延吉、敦化等成为亲子游的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