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合规进入全新阶段 安全技术规范升级!2025年7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充电宝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安全技术规范升级。新国标修订主要聚焦电池安全、充电效率及产品标识三大核心领域,旨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根据最新发布的《锂电池、充电宝质量安全技术规范(修订草案)》,自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在售充电宝必须通过新版3C认证,未获认证产品将禁止生产、销售及进口。
此次规范升级并非首次针对充电宝行业出台强制性标准。早在2023年8月,国家便已将充电宝纳入3C认证目录,要求产品必须通过电气安全、电磁兼容等多项检测。2024年6月,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明确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标识不清晰或属于召回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反映出监管部门对充电宝安全隐患的高度重视。
近期充电宝安全事故频发成为推动新国标升级的直接导火索。2025年6月,罗马仕、安克等知名品牌相继发布召回公告。罗马仕召回的移动电源因电芯原材料问题,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因绝缘失效引发燃烧;安克则因供应商电芯擅自变更原材料,导致长期使用后存在过热风险。据统计,仅2025年6月,全国共发生充电宝自燃事件23起,其中8起发生在机场、高铁站等交通枢纽,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新国标对充电宝的核心指标提出更严格要求。在电池安全方面,明确要求电芯必须通过针刺、挤压、高温等极端测试,将热失控临界温度从现行标准的130℃提升至150℃。充电效率方面,规定产品实际输出容量不得低于标称值的90%,并强制标注能量转换效率。标识规范上,3C认证标志需采用激光雕刻工艺,确保无法伪造或脱落,同时要求外壳必须清晰标注额定容量、电压、制造商信息及生产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