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英伟达最新的“中国特供版”AI芯片RTX6000D摆在中国科技巨头面前时,他们选择不买。这款被美方“量身定制”的“性能阉割品”,没能复制前辈H100的辉煌,反而成了中美科技博弈中一个尴尬的注脚。路透社9月16日的消息显示: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大客户集体拒绝下单,理由直白得扎心——“性价比太低”。样品测试显示,RTX6000D的性能不仅远逊于被禁的RTX5090,连承担AI推理任务都显得力不从心。这场“买家罢工”,撕开了英伟达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策略的裂痕,也暴露了全球芯片巨头在科技政治化浪潮中的致命困局。
三年前,当英伟达为中国市场推出首款“特供版”AI芯片H20时,中国科技企业曾趋之若鹜。2024年2月开放预订时,订单量一度排到半年后。那时的中国,还高度依赖英伟达的先进制程,H20虽然在训练环节被“砍了一刀”,但推理性能尚可,勉强能满足当时的AI应用需求。然而到了RTX6000D,风向彻底变了。
中国客户的拒绝不是一时冲动。RTX6000D定位为“AI推理专用”,但测试数据表明:它的性能不仅落后于被美国政府禁止对华销售的RTX5090,甚至不如英伟达自家上一代“特供版”H20在推理环节的表现。更关键的是价格——据业内人士透露,RTX6000D的单卡成本比H20高出15%,但算力提升不足10%。“花更多钱买更差的性能,这不是冤大头吗?”一位不愿具名的科技公司采购负责人直言。
这种“性价比陷阱”背后,是英伟达的无奈妥协。为了遵守美国政府的出口限制,RTX600D不得不在关键参数上“动刀”:显存带宽被压缩30%,AI加速核心数量减少25%,连最基础的浮点运算能力都被“阉割”了近四成。美国政府的逻辑很简单——既要阻止中国获得先进AI算力,又不能完全放弃这块占英伟达13%收入(170亿美元)的市场,于是“特供版”成了“两全之策”。但他们没料到,中国客户早已不是三年前那个“有就不错”的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