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药监局、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经国务院同意,将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自2025年11月10日起,各地将为2011年11月10日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2剂次双价HPV疫苗(间隔6个月)。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HPV疫苗接种的主要目标人群为9—14岁未发生性行为的女孩。结合我国女孩发育特点及发生性行为平均年龄等因素,我国将13周岁女孩作为目标人群。当前,我国上市的双价HPV疫苗已使用多年,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验证,产能可满足需求且具备成本效益,因此提出为目标人群免费接种2剂次双价HPV疫苗(间隔6个月)。
《通知》印发后,各地需开展辖区适龄女孩数量及既往接种HPV疫苗情况摸底、合理设置接种单位、培训工作人员、改造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等工作。接种单位应通过预约分时段错峰接种等多种形式,为目标人群提供优质服务。公众可以关注当地疾控机构、预约接种单位发布的相关信息,在当地正式实施后登记接种。
宫颈癌是常见女性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呈现年轻化趋势。接种HPV疫苗能够有效预防高危型HPV感染,减少宫颈癌等疾病的发生。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为15.1万例,死亡病例是5.6万例,相当于近4分钟就有一名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近10分钟就有一名女性因宫颈癌离世。宫颈癌病因明确,主要是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导致的。感染高危型HPV并不等于得宫颈癌,但如果持续感染,就有可能发生上皮内瘤样病变或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
在高危型HPV感染导致病变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因素会增加风险,如吸烟、初次性行为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这些因素的人群更容易发生HPV持续感染,进而患宫颈癌。公众可以通过及时接种HPV疫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等措施预防宫颈癌。确定为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可通过及早治疗、健康管理等措施减少宫颈癌的可能性,提高生存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