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不能再吃战争的苦!深秋时节的北大校园,在纯净的北京蓝天下,银杏叶落,金黄满地。11月2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此举行。这场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主办,聚焦中国抗战的全球意义,复现台湾光复的历史全景。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等近百位专家学者,共同回望历史、守望和平、展望未来,在深入的学术对话中共同揭示中国抗战和台湾光复的世界意义与当代价值。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吕芳上先生讲,这样重磅专家聚集的抗战主题研讨,还是在10年前。老朋友10年未见,再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吕芳上先生以“硝烟、流离与重生:中国人的二战”为主题,讲述了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创,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他指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相对于欧洲战场,二战中的中国战场在国际学界长期被漠视与低估,将中国抗战史放在全球视野下研究是一个好的走向,两岸应就此加强史料共享和交流合作。吕先生还指出,从中国的近代史看,当初“世界走入中国”,中国是被迫的。后来“中国走入世界”,是通过巨大牺牲争取来的。在国际关于二战的叙事中,中国一度被忽略,直至近几年才开始受到关注。讲演中,吕先生提到时任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拉纳·米特的著作《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认为该书标志着中国抗战进入全球视野。这本书里写到“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以上,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中国抗战的历史和贡献应当被世界铭记,台湾光复关乎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这一历史不容忘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忠纯说,我们记住台湾光复实际上就是记住历史过程,也让台湾同胞知道两岸共同抗战的历史过程,民进党把“抗中”和“抗日”绑在一起是对历史完完全全的背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