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在韩国釜山正式会晤,就在24小时前,两国突然互相送出了“大礼”。美国宣布放弃对华加征100%关税的威胁,中国则同意稀土出口限制延后一年实施。这波操作让人眼花缭乱,究竟是和平的曙光还是新一轮博弈的开始?

上个月特朗普曾放出狠话,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当时市场一片恐慌。然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突然宣布放弃这一威胁。这意味着11月关税暂缓期到期后,中美贸易不会彻底停摆,基本能维持现状。但背后肯定有其原因。有网友评论认为,特朗普这是为了中期选举前急需一场“外交胜利”。

作为回应,中国宣布稀土出口限制延后一年实施。这个消息让美国军工企业松了口气。要知道,美国F-35战斗机每架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没有中国供应,他们的生产线将面临停产风险。但中方留了一手:只暂缓一年,并且如果美国再制裁立即恢复限制。这招既给了对方面子,又把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特朗普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放弃关税威胁换取稀土供应稳定,既能安抚国内企业,又能在选举前吹嘘搞定中国。但中方显然看穿了这套策略,给了一个战术性胜利,但想彻底解决稀土问题并不容易。

这次礼物互换其实是把双刃剑。对普通人来说,至少明年买进口商品不会突然涨价,美国大豆、中国电子产品的贸易通道暂时保住了。但深层矛盾一个没解决:船舶收费争端、俄罗斯石油问题、科技领域制裁等都可能成为新的导火索。最关键的是,一年后怎么办?如果特朗普连任,会不会翻脸不认人?如果中方重启稀土限制,美国军工产能能否扛得住?
这场会晤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外交秀”。特朗普拿到了选举需要的“政绩”,中方争取到了战略缓冲期。但中美博弈的本质未变,一个想维持霸权,一个要发展空间。未来一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这样的“极限拉扯”:今天宣布合作,明天又挥起制裁大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