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新设债务管理司透露何信号 强化债务集中管理!随着地方化债进程不断推进,中国政府的债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集中和强化。11月3日,财政部官网发布机构调整信息,新设债务管理司。李大伟担任司长,曲富国、赵则永任副司长。债务管理司内设六个处,分别是综合处、中央债务处、地方债务一处、地方债务二处、发行兑付处、监测管理处。
李大伟曾历任财政部条法司副司长,预算司副司长,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等职。债务管理司的主要职责包括拟订并执行政府国内债务管理制度和政策,编制国债和地方政府债余额限额计划,承担政府内债发行、兑付等管理工作,以及加强政府债务监测监管,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此次机构调整将原来分散在财政部多个司局及事业单位的政府债务管理职责集中整合起来。设立“监测管理处”意味着要建设更常态化的债务动态监测与隐性债风控体系,及时捕捉地方流动性和偿债风险。将中央债、地方债、外债管理等工作集中在一个司,有利于宏观财政政策和债务工具协调使用,既可为稳增长提供支持,也能更系统地推进化债。这一调整传递出两个信号:一是中央重视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二是未来可能出现更严格的债务限额、信息披露与问责机制,进而影响地方举债行为和融资成本。
截至2024年末,中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92.6万亿元,包括国债34.6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10.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8.7%。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IMF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G7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2%。中国的政府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资产,总体看,中国政府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风险安全可控。化债是手段,发展是目的,中国坚持化债和发展两条腿走路,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和债务管理良性循环。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的融资平台实现退出,意味着60%以上的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已经清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