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峰可能在12月中下旬出现。今年的监测数据显示,H3N2毒株占98.2%,疫苗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供防护。
最近,一些市民反映今年的流感似乎比往年更早到来,身边不少人已经感染。那么,目前流感处于什么流行水平?高峰何时到来?有哪些防治要点?
从最新一期的流感监测报告来看,南北方流感活动都有所上升,尤其是北方已经超过去年同期。上海的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近期略有上升,但仍在可控范围内。上海市疾控中心表示,10月下旬开始患者有所增多,目前已进入流感季,但离高峰期还有一段时间。预计今年流感高峰可能出现在12月中下旬和1月初。
流感类型较去年有所变化。根据相关研究,2022年后,流感病例数有所增加。流感病毒分为A、B、C、D四个型别,其中A型是最主要的类型,常年占比在90%以上。甲流的亚型主要有H1N1和H3N2两种,去年主要是H1N1,而今年的监测数据显示,H3N2占整个甲流的98.2%。王森教授解释说,这种情况称为抗原漂移,虽然病毒类型不会出现质的变化,但H3N2比H1N1传染性略强,症状可能稍重。从门诊来看,今年甲流患者发烧和关节酸痛的症状更明显。老人、小孩、孕妇等免疫力较差的人群应提高警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与上一年度相比,本年度对甲型H3N2流感病毒亚型疫苗组分进行了更换,这意味着今年的疫苗将能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保护。王森教授建议,即使去年已经接种过疫苗,因为流行毒株不同,仍推荐重新接种。疫苗生效需要两周左右时间,应尽量在高峰期来临前接种。
闵行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晓燕医生提醒,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更要警惕流感,日常饮食上注重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注意多开窗通风。如果已经出现发烧、流涕等症状,可先自行购买试纸判断是否流感,并注意家人隔离防护。流感为自限性疾病,健康人群1到2周可以自愈。患病期间应多休息、多饮水,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选择易消化的营养饮食。如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降低重症风险。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有几大类,通过不同机制发挥作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阻断病毒复制传播,RNA聚合酶抑制剂(如玛巴洛沙韦、法维拉韦)抑制病毒核酸合成,血凝素抑制剂(如阿比多尔)阻止病毒侵入细胞。专家提醒,注意避免盲目使用药物,出现严重不适需立即停药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