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种、树种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也是建设林草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科研体系的重要基础。12月27日,国家林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就当前我国草种、苗木供给情况及如何推进林草种质资源保护进行了说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规模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对优良乡土草种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家林草局从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优良品种选育培育、草种扩繁生产等多个环节发力,推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司长李拥军介绍,我国优良草品种选育和草种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草种自给率逐步提高。2024年,我国各类草种产量超7万吨,进口草种6.62万吨。
在中央资金支持下,各地林草部门积极推进草种繁育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并达产的生态修复用草种繁育基地面积近60万亩,年产草种近2万吨。预计到2025年,各地草种繁育基地达产面积将增长到80万亩以上,可用于生态修复的草种生产总量有望超过3万吨。下一步将着力解决草种“卡脖子”问题,不断提升国产草品种培育和草种生产供给能力,强化草种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技创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饲草种子自给率达到75%。
种质资源是重要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事关国家种业安全、生态安全。近年来,全国林草种苗工作快速发展。国家林草局林场种苗司司长李冰表示,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在全国布局建设了“1主6分”7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其中,山东分库、新疆分库、湖南分库已投入使用,内蒙古分库、海南分库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此外,我国首次系统开展林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计划利用3年的时间新收集林草种质资源8万份。今年以来,山东分库、新疆分库、湖南分库累计接收各地收集汇交的种子1.7万余份、DNA材料2.7万余份。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保存名优经济林树种、珍贵树种、彩化树种以及重要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库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未来将合理布局一批林木和草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扩充林木种质资源库,丰富草种质资源库,并完善林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标准体系,制定林草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