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震活动是否进入活跃期 专家详解背后原因!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对此次地震的破坏力、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以及震后自救方法进行了详细解释。
此次地震位于缅甸弧地区,这里是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地壳构造变形强烈且地震活动性强,形成了一系列南北走向的构造单元和断层,是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1900年以来,该区域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0次,最大为1912年5月23日缅甸境内的8.0级地震。本次地震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震级地震,是一次典型的浅源地震,破裂面可能出入地表,引起地表强烈震动。断裂带附近人口密集,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建筑倒塌,给应急救援带来严峻考验。
关于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的问题,专家表示今年全球地震活动总体上比往年要低,很难说这次地震之后地球处于地震活跃阶段。同一场地震中,不同机构给出的震级有时会有所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使用的震级标度不同,例如面波震级、体波震级、矩震级等。
掌握自救技能在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马宝成提示,大家应牢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快速撤离”的避险原则。在室内时,应迅速判断所处位置和震动状况,就近躲避在卫生间等小开间房屋内,保护头颈部;不要站在窗边和阳台上,以免被坠落物体伤害;若在教室或图书馆,远离书架,躲在书桌下方,双手抓紧桌腿。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选择步行下楼,避免乘坐电梯、跳楼或破窗而出。
在户外时,尽快到开阔地带,远离高大建筑物,避开楼房、玻璃幕墙、立交桥、过街天桥、高烟囱和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建筑物或易跌落的大型物件;远离水坝、陡峭山崖以及易燃易爆、存有危险化学品的工厂或设施等。如果被埋压,要保持镇定、保存体力,可以用石块敲击等方式向外发出求救信号。平时加强演练,多学习防震避险知识,共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此外,专家提醒了一些地震逃生避险应注意的误区。例如,不顾实际情况马上往户外逃、躲入衣柜等家具里、趴在地上或者躺着等待救援等都是不正确的做法。正确的方法是双手护头、曲身侧卧,以保护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