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近日提出“对等关税”计划,打算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这一打着“美国优先”旗号的举措,违背经济规律,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并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该计划不仅难以实现所谓的“贸易平衡”和“制造业回流”,反而可能加剧美国的孤立,将全球经济推向衰退。
美国政府认为贸易逆差是其经济的“出血点”,并以此为依据加征关税。然而,从经济规律和事实数据来看,这种观点站不住脚。贸易逆差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事实上,美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颇丰,例如2023年服务贸易顺差达2780亿美元,2024年企业海外利润高达6320亿美元。英国《经济学人》指出,美国的贸易政策正倒退回19世纪。
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是一种典型的关税霸凌行为,以自身利益凌驾于国际社会之上。这种做法至少在两方面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一是对不同贸易伙伴施加差异化关税,违反成员间互不歧视的原则;二是将关税税率调至超出协商约定的上限,构成违规行为。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贸易逆差和提升产业竞争力,还会破坏国际经贸秩序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历史经验表明,贸易战和关税战没有赢家。上世纪30年代,美国出台《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对近2000类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结果导致美国出口大幅减少。2018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关税战也未能如愿,反而使美国消费者每年多支付约570亿美元,生活成本显著上升。
现实中,美国政府加征关税不仅无法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还会加重自身经济负担。关税最终会转嫁给美国消费者,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广泛征收20%的关税可能会使普通美国家庭每年损失高达4200美元,使得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2.1%至2.6%。此外,新关税还将给美国企业带来额外成本,预计高达4330亿美元。更危险的是,这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反制措施,形成恶性循环。自美国提出所谓“对等关税”计划以来,美股市场已蒸发超过6万亿美元,显示出市场的担忧。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开放合作是历史潮流。中国将继续采取坚决措施维护自身利益,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实施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展望未来,中国愿同各国携手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