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鱼类”别再吃!医生提醒:最容易血栓堵塞,当心进一步恶化 餐桌上的“心血管炸弹”!鱼一直被视为健康食品,因为它属于白肉,低脂高蛋白。然而,并非所有鱼类都对健康有益。有些鱼如果吃错了,不仅不能给身体加分,反而可能给血管添堵,甚至成为“心血管炸弹”。
深加工鱼制品如鱼丸、鱼豆腐、蟹棒等,虽然名字里都有“鱼”,但真正用到的鱼肉并不多。这些产品通常由鱼糜、淀粉、香精和各种添加剂组成,廉价品牌还可能使用淡水鱼边角料和磷酸盐保水剂。2021年中国食品添加剂行业报告显示,鱼糜类产品中钠含量平均每100克高达1200毫克,是正常鲜鱼的3倍以上。钠含量过高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血管壁的压力,进而引发脑梗、心梗等疾病。
熏鱼和烟熏三文鱼在西餐中很受欢迎,看起来营养丰富,但问题在于烟熏工艺。为了防腐和增色,这些鱼制品中添加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2022年《环境健康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吃两次以上烟熏鱼的人,动脉粥样硬化指标比对照组高出17%。血管一旦硬化,就会变脆、变窄,血栓风险大大增加。
高密度养殖鱼如巴沙鱼、龙利鱼,为了快速生长,投喂的饲料中常含有大量激素和抗生素残留。这些化学物质长期摄入会干扰人体正常的代谢系统,尤其是肝脏的解毒功能。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检测了30批市售的速冻巴沙鱼,发现其中22批含有氧氟沙星残留,超过欧盟标准2倍以上。这些化学残留慢慢积累,会在血管内沉积,增加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