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五类理财品正在收割中产
近年来,中产阶级的财富管理成为社会焦点。伴随经济波动和投资市场复杂性加剧,一些看似“稳健”“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实则暗藏收割陷阱。以下五类风险极高的理财方式,正成为中产返贫的隐形推手:
1.高收益理财骗局:披着“国资”外衣的庞氏陷阱
以中植系暴雷事件为代表,这类产品通过虚构“国资背景”“差额补足协议”等话术,利用中产对“低风险高收益”的渴望,包装底层为高风险城投债、房地产债的理财产品,最终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例如,部分投资者将家庭全部积蓄甚至医疗资金投入,最终因平台资金链断裂陷入债务危机。
风险提示:年化收益超过6%的产品需警惕,穿透底层资产真实性,远离多层嵌套的复杂金融产品。
2.信托与定融产品:暴雷重灾区
信托和定向融资(定融)产品因“刚兑”预期吸引大量中产,但近年频繁暴雷。如某投资者将1150万元投入某财富公司,甚至挪用家人癌症治疗资金,最终因产品停兑导致家庭财务崩溃。此类产品常以地方政府合作、金融牌照背书为噱头,实则底层资产流动性极差,风险高度集中。
:信托≠安全,需关注底层资产类型(如房地产、城投债占比),避免盲目信任“国企担保”。
3.股市与基金:专业陷阱下的财富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