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台湾第三核能发电厂2号机组结束服役,标志着台湾长达47年的核能历史告一段落。自5月18日起,台湾正式进入“非核家园”时代。这一变化引发岛内普遍担忧,担心电力不足和电价高涨等问题接踵而至。
核电归零后,台行政机构计划通过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气发电来填补电力缺口。然而,产业界和民众对未来的电力供应和电价稳定表示忧虑。根据台电公告,今年1、2月份可再生能源购入成本为每度电5.81元新台币,天然气发电成本每度电3元,而核能发电成本仅为每度电1.87元。
在5月18日零时临近之际,查询显示核三厂2号机组已经停机,发电量为零。此时,化石燃料的发电量占比超过94%,水电占比1.78%,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核电归零后,火电占比明显上升。
核三厂2号机组在满功率运行的情况下,可为全台提供近3.6%的电力。17日下午,该机组开始降功率,并于当晚解列停机。预计两天后,将开始移出燃料棒。
台湾地区曾运营有三座核电站,其中核一厂首台机组于1978年投入商业运行。作为该地区的第三大电力来源,核电对台湾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上世纪80年代,核电曾为台湾供应了超过一半的电力。随着核一、核二厂和核三厂1号机组相继到期退役,核电占比在2024年降至4%。
近年来,台湾地区平均电价连续上涨。去年上半年,岛内平均电价调涨约11%,其中民生用电价格涨幅为3%至10%,产业用电涨幅最高达25%。此外,台湾发生过多起大规模停电事件,如桃园市在2024年4月一个月内就发生了35起停电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