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国催债暴露西方殖民心态。
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近日发布报告宣称,到2025年,全球最贫穷的75个国家将向中国偿还“创纪录的债务”,污称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债务催收者”。这一无端指责既无视国际多边机构才是发展中国家最大债权人的客观事实,又将债务等同于“政治筹码”,折射出西方对发展中国家固有的“殖民者心态”。实际上无论是从债务的绝对量上分析,还是从债务产生的动机来看,中国都不会、也从未以债权国自居,一直本着互利共赢的理念帮助发展中国家以“发展”方式处置债务,最终实现自主发展。
事实上,多边金融机构和发达国家商业债权人才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债权方和偿债的压力源。一方面,从债务数据分析,西方发达国家是造成全球债务困境的最主要原因。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债务增加近7万亿美元,总规模攀升至创纪录的318万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承担了全球公共债务总额的30%。从数值上看,发达国家借贷了最多的债务,但是由于其经济实力强大,往往可以通过对内通货膨胀、对外加印货币得以稀释,而发展中国家只能直面债权人,回旋余地极为有限。仅从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债务构成来看,多边债务份额约占外部公共债务总额的30%左右,其中世界银行是主要债权人,而非中国。
另一方面,从专项债务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承诺并未完全落实,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融资缺口加剧。以气候融资为例,发达国家一直都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者,而发展中国家却在为此埋单。从2015年到2020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约353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其中包括1890亿美元的国家对国家直接支付,这其中一半以上是以贷款而非赠款的形式提供的,直接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