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米尔纳德邦位于印度南部,东临孟加拉湾,南接印度洋。在距离该邦第二大城市马杜赖12公里的基拉迪村,一项持续十多年的古遗址发掘工作近期引发了激烈的政治辩论与斗争。
2014年,印度考古调查局首席考古学家马克里希南带领学者在基拉迪村一个占地100英亩的椰林进行了多轮挖掘。他们在其中4英亩的地方发现了成千上万件文物,包括墓葬瓮、硬币等。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发现了城墙结构、排水系统和水井,这表明这个地方此前可能存在一座繁荣的城市。泰米尔纳德邦考古部门的专家估计,这些文物和遗迹有2000到2500年的历史,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80年左右。
基拉迪村的发现本应是印度考古界的盛事,却引发了印度北部与南部、中央政府与泰米尔纳德邦政府之间的争吵。《今日印度》杂志表示,基拉迪村的发掘挑战了印度文明以北部为中心的主流叙事。据BBC介绍,印度的第一个主要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出现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在它衰落后,吠陀文明在恒河平原兴起,一直持续到公元前6世纪。这一时期见证了大城市和吠陀文化的兴起,而吠陀文化是印度教的基础。因此,古代印度的城市化常被视为一种北方特有的现象。
参与此次发掘工作的考古学家阿贾伊·库马尔表示,这是在印度南部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明确的古代城市定居点。对于泰米尔纳德邦以及其他印度南部地区的很多人来说,基拉迪村的发现是他们身份的象征,给他们带来了自豪感。来自喀拉拉邦的教师丹尼尔说,这些发现让他为自己的传统感到自豪,“这让南部民众感到骄傲,我们的文明与北部的文明一样古老和重要。”
然而,马克里希南近年来的遭遇让泰米尔纳德邦及其他南部地区人士不满。他们认为,印度中央政府故意阻挠基拉迪村的考古工作,目的是保留目前该国的主流历史叙事。2017年,马克里希南被调离至阿萨姆邦,之后又被调往大诺伊达地区。他被任命为一个无关紧要部门的主任,其在考古界的影响力也被削弱。接替马克里希南负责基拉迪村发掘工作的斯里拉曼,在挖掘了仅仅400平方米的土地后,表示当地早期发现的砖结构“没有连续性”,许多人认为这是在试图淡化基拉迪村遗址的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