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法国与西方多国陷入外交争端,总统马克龙成为批评焦点。美国、以色列和意大利相继对法国政策提出质疑,涉及中东和平进程、欧洲安全议题以及反犹主义问题。
这些外交冲突源于西方国家在巴以和俄乌问题上的不同立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指责马克龙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决定助长了反犹主义,并对法国政府缺乏应对措施表示担忧。法国总统府则反驳称内塔尼亚胡的指控“卑劣”且“错误”。
随着加沙局势恶化,法国政府在巴以问题上的态度也发生变化。今年6月巴黎航展上,法国政府要求关闭部分以色列企业的展台,理由是这些企业展示攻击性武器并拒绝移走。以色列国防部对此回应称此举“史无前例、令人愤怒”。
美国驻法国大使查尔斯·库什纳也致信马克龙,指责法国未能采取足够措施遏制反犹太暴力活动。法国外交部召见库什纳,表示其言论违反国际法,不符合法美之间的盟友关系。
此外,意大利副总理萨尔维尼针对法国向乌克兰派兵的提议发表评论,认为应由马克龙亲自前往乌克兰,而不是派遣意大利士兵。法国外交部召见意大利驻法国大使达历山德罗,抗议萨尔维尼的言论与两国关系不符。
在如何给予乌克兰战后安全保障的问题上,欧洲希望美国参与,但美国副总统万斯表示欧洲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法国和英国主导的所谓“自愿联盟”正在讨论可能向乌克兰派驻军队,但意大利已多次拒绝该联盟发出的邀请。
从巴以到俄乌,法国等欧洲国家试图发出独立声音,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但这不仅引发了同美国的外交摩擦,还导致了欧盟内部的公开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