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曾在中国市场备受追捧,但如今却面临利润暴跌和销量下滑的困境。最新财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的营业利润从去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骤降至仅4000万欧元,降幅高达99%。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惨淡。2025年前三季度,其在中国的销量仅为32,195辆,同比下降26%,中国市场从保时捷全球最大市场跌至第三位。第三季度单季亏损达9.66亿欧元,导致前三季度整体利润大幅缩水。公司解释称,利润暴跌主要源于产品战略调整带来的额外费用、中国市场的持续萎靡以及电池相关的一次性支出。
保时捷为战略重组付出了沉重代价。推迟纯电动车型推出、延长燃油车生命周期及终止电池自产计划带来了约27亿欧元的额外支出。美国关税政策也给公司带来约7亿欧元的损失,前九个月已产生3亿欧元额外成本。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衰落并非突如其来。2021年,保时捷在华销量达到9.57万辆的峰值后便一路下滑。2024年,保时捷在华交付量降至5.69万辆,同比下滑28%。这一趋势在2025年进一步加剧,前三季度销量同比下降26%。曾经贡献保时捷全球销量近三分之一的中国市场,现已跌至第三位。
价格体系崩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去年“保时捷售价跌破40万”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阅读量突破6941万。曾经需要加价购买的Macan车型,经销商报价最低已降至35.8万元,相当于厂商指导价的6折。渠道网络也在收缩,保时捷计划到2027年将在华销售网点从约150家缩减至80家,削减幅度近50%。
中国消费者对传统豪华车的态度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麦肯锡的数据显示,48%的中国消费者不愿为外资品牌支付溢价,在愿意接受溢价的消费者中,仅3%能接受外资品牌售价高出中国高端品牌20%。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日益年轻化,保时捷中国用户平均年龄仅37岁左右,比欧美市场年轻一代。这些年轻消费者的偏好发生了转变,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独特性,对智能科技的需求远超对传统豪华标签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