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的“双面人”代价为何那么小 专业优势成犯罪利器_今日要闻_资讯_微发商务网

考古界的“双面人”代价为何那么小 专业优势成犯罪利器

   2025-10-28 02:07:14 网易新闻微发商务网15
核心提示:在徐州汉文化发源地的地下,沉睡着无数承载华夏文明密码的瑰宝。李某白天带领团队进行保护性发掘,但夜晚却指挥团伙用炸药暴力破坏汉代王陵。这起案件震惊了考古界,最终在2025年9月17日随着最后一名嫌疑人被提起公诉而告一段落

在徐州汉文化发源地的地下,沉睡着无数承载华夏文明密码的瑰宝。李某白天带领团队进行保护性发掘,但夜晚却指挥团伙用炸药暴力破坏汉代王陵。这起案件震惊了考古界,最终在2025年9月17日随着最后一名嫌疑人被提起公诉而告一段落。涉案20余名犯罪分子悉数接受法律制裁,4000余件珍贵文物重见天日,数量堪比中型博物馆。

李某作为非遗传承人和汉石像研究专家,在考古圈内享有盛誉,能够仅凭拓片辨别汉画像石真伪,并掌握传统文物修复技艺。然而,这种专业优势反而让他在盗墓时更具破坏性。他不惜使用炸药破坏墓室结构,甚至暴力拆解文物,导致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出现不可逆损伤。这种白天保护、夜晚破坏的双重身份令参与办案的考古专家们感到难以置信。

案件侦破过程充满智慧与艰辛。警方从古玩城一件商代晚期弓形器入手,通过文博期刊发现店主关某发表的论文涉及多起在册文物被盗线索。顺着这条线索,警方摸排出8名前科人员组成的犯罪网络,其中竟包括盗掘秦东陵的刑满释放人员和汉代楚王陵盗掘者。2021年2月26日,专案组展开跨11省市抓捕行动,破获66起案件,追缴文物跨越北辛文化至民国时期,其中汉画像石就达200余块,多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墓志铭的发现,更直接校正了《万年少年谱》中的学术错误,堪称"以实物补史"的典范。

这起案件揭示了文物犯罪的三大特征:专业性、隐蔽性和破坏性。犯罪团伙使用洛阳铲、炸药等专业工具,交易时采用黑话,重要交易坚持现金当场交付,形成"不见光"的地下网络。李某团伙甚至将文物藏于仓库隔墙,对外谎称"修复文物"。当专业能力被用于犯罪,其危害远超普通盗掘。正如办案民警所言:"他们不是不懂文物的价值,而是太懂了,所以更知道如何精准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 微发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微发商务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本文地址:http://cn.wlchinahc.com/news/wfmy913163.html

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今日资讯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微发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资讯与建议:wfxxw@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