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以美股接近历史高点的表现结束了十月行情。人工智能领域的乐观情绪、科技巨头的强劲财报以及宽松的金融环境共同推动标普500指数实现连续第六个月上涨,信贷市场也连续第三个月走高。然而,在风险资产再度飙升之际,美联储却释放出更为微妙复杂的信号。
上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12月降息“远非”板上钉钉之事。10月的降息决定本身也并非全票通过——这是六年以来美联储首次出现双向分歧——部分官员主张更大降幅,另一些则倾向暂停行动。这种内部共识的破裂重新点燃了一个熟悉的难题:当就业形势恶化但通胀风险居高不下时,会发生什么?
对于许多债市投资者而言,这带来了今年大部分时间都不必考虑的不确定性。市场反应非常迅猛——美债收益率创下了2022年以来美联储决议日最大的涨幅之一,进而推升了美元汇率。利率互换市场目前对美联储12月降息与不降息的概率定价约为七三开,而会议前降息概率曾高达90%。
在2025年大部分时间里,投资者可将美联储政策路径视为已知量。这使美债得以承担双重职能:既是防御性资产,又是收益来源。风险平价策略、60/40投资组合及以信贷为主的配置策略都受益于利率下降和波动性抑制。但鲍威尔的言论暗示了另一种可能性——美联储不再步调一致,通胀与就业的权衡关系在解决前将变得更加复杂。若果真如此,债券投资策略可能失效:对美联储利率动向最敏感的短债交易目前估值偏高,而长期债券——更易受通胀和增长意外影响,仍易受经济加速复苏冲击。
在此背景下,“老债王”比尔·格罗斯开始抛售美债期货,押注高财政赤字与国债超额发行将持续推高收益率。其他投资者则转向中期债券,以降低对短期政策波动的暴露风险。“你该做的不是站在车流中,”Loomis Sayles基金的Dan Fuss表示,“而是走到路中间的隔离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