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的海风挺硬,但外交气场更硬。2025年中美会晤一落地,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座港口城市。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首次“元首级”面对面,是一场考验。表面上双方笑着握手,心里都在盘算下一步。从结果看,这场会晤比外界预期的要稳。气氛活跃,美方异常热情,中国显得从容。整个场面不再是早年的针锋相对,而是大国之间各自拿出家底,谈合作也摊开分歧。这种自信是多年战略积累的结果。

特朗普看似想“快速解题”,但问题不在一张会议桌上能解决。百分钟的闭门会谈,话题集中在稀土和大豆上。这两个议题背后是产业命脉和战略筹码,两国都不敢轻易松口。

提到大豆时,美国人心里其实发虚。几年前,中国通过南美合作稳住了粮食链条,甚至在一段时间内美国大豆进口“清零”,而国内供应照样没失衡。这表明中国靠制度设计防风险,不再依赖市场行情。美国以产能压市场的逻辑遇到了障碍,因为市场话语权已经转移到另一头。

稀土问题更关键。中国在这个议题上握有底牌。几十年来的产业布局,让供给话语权牢牢在手。不论美国怎么拉澳大利亚、日韩组建“供应联盟”,现实是没有替代体系。芯片和高端制造都依赖稀土,中国握着这根线,美方动弹不得。特朗普在会上提“对等关税”,中方干脆回应加码出口管控。美国的短期解法遇到中国的长线布局,只能一边试一边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