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会“阿里化”吗 会员体验引争议!山姆APP最近被大量会员差评刷屏。更新后的山姆App出现了图片过度美化、配料表被隐藏、交互界面繁琐等问题,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网友吐槽称“山姆变得像盒马”“山姆的阿里味儿越来越重了”。
11月3日晚,山姆更新了APP并发布声明。有网友解读为:收到反馈,之前的测试发现“照骗”有点过头,现已调整以满足用户需求。当晚22点,山姆在社交平台发布了新的页面,但仍有网友不买账,指出只有小图改了,商品详情页还是AI图,要求一并修改。
这是继配送员超载问题后,山姆再次陷入舆论漩涡。社交平台上关于山姆退卡流程的分享贴收藏量也在飙升。

自从前阿里高管接手山姆业务后,网友频频吐槽“越来越像盒马”。有人表示第一次在山姆App上看到开屏广告,还以为点错了软件;原先下拉就能看到的商品详情现在需要多操作几步才能看到,感觉非常繁琐。有网友调侃说,按照这个趋势,很快就能在山姆上凑满减、先用后付甚至借钱了。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质疑这些反对声音是否出于购物优越感的丧失或对本土模式的贬低。实际上,争议的本质在于山姆背离了核心用户的需求。当众多老会员开始疑惑自己是不是点错软件时,山姆的信任感已经开始流失。

在中国超市排名中位列第三的盒马,主打新鲜直采和高效适配,卖的是“品质体验与到家效率”。而山姆会员制的核心是“更简洁、更透明、更稳定、更值得信赖”。两种不同的品牌逻辑交织在一起,用户的感受就是“你变了”。一位网友算了一笔账:260元年费,每周去一次相当于每次购物都要多付约5元的“决策成本”。用户希望山姆能提前筛选优质商品,而不是让他们在花哨的界面里漫无目的地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