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公里加速不得少于5秒 新国标保障驾驶安全!新国标为汽车安全再划红线。公安部组织起草的国家标准计划《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特别关注新能源汽车因加速过快带来的失控问题,要求车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
意见稿在“超速报警和限速功能”技术指标中新增两项要求:乘用车每次上电/点火后(发动机自动启停除外),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秒的默认工作状态。此外,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载客汽车应具备踏板误踩加速抑制功能,在静止、蠕行时能检测并抑制动力输出,同时通过明显的信号装置(如声或光信号)提示驾驶人。
对于车门把手设计,意见稿提出“回归机械”。每个车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系统设计需满足在锁止状态下,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
标准起草工作组表示,近年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启动加速失控事故多发,多是由于驾驶人使用高加速模式时对高加速模式的驾驶准备和操控能力不足。因此,要求车辆刚启动时处于加速性能较低的默认工作状态,让驾驶人使用高加速模式时需有意识地采取一定操作,以提高其驾驶准备。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指出,目前驾校教练车和大多数燃油乘用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普遍大于5秒,这一数值基于新老司机普遍适应的加速度水平设定,旨在避免车辆启动时因过强动力输出引发意外。新规并非限制车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快,而是规定在道路条件下,车辆挂挡后的默认模式零百加速不得快于5秒。车辆可以有运动或赛道模式,但首次启动时要默认在“标准/舒适模式”,即零百加速性能在5秒以上。此后,驾驶者可切换到性能更强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