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太和县肖口镇卫生院墙上的一句标语“把病看好是本事,把病人留住是艺术”引发了公众关注。有网友认为,“把病人留住是艺术”的潜台词可能是“留住病人的钱”,作为救死扶伤的医院贴出这样的标语有些不妥。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指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卫生院一位工作人员证实该标语确实存在,且是最近刚贴上去的。本意是希望能在卫生院解决的病症尽量在卫生院解决,减少患者奔波。对于标语在网上引发的争议,她表示会尽快汇报给领导处理。
这句标语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后半句。“把病人留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小病大治”“过度医疗”等不良现象,无形中将“留病人”与“增收益”画上等号。对患者而言,“尽快康复、早日出院”才是最朴素的期待。当前医疗环境下,把“留住病人”与“艺术”搭配在一起,更加强化了这种不适感,反映出某些基层医疗机构在定位上的困惑。乡镇卫生院的核心价值应是当好“健康守门人”,做好初级诊疗,能看好就赶紧看好,要转诊就及时转诊。强调“把病人留住”,哪怕初衷再好,也像是把自身的成就感建立在病人的痛苦上。
好的标语是医院形象的窗口,也是医患沟通的桥梁。这条标语之所以引发争议,是因为违背了“同理心”原则。医疗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医院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标语应该简洁明了,直接传达出医院的服务理念和宗旨,围绕患者需求和体验展开,而不是站在自身角度强调“留客能力”。
如果卫生院想表达“让患者少跑路”的意思,可以有更直接、更暖心的表达方式。例如,“小病不出镇,健康在身边”或是“家门口看好病,少跑路更安心”。这些表述既直白点出基层医疗的便民定位,又传递出关怀患者、贴心服务的温度。
这件事提醒所有公共服务机构:宣传不是自说自话的艺术,而是换位思考的沟通。尤其是在与民生冷暖相关的医疗行业,标语要说到患者的心坎上。只有当医院不再想着如何“留住”病人,而是专注于如何更好地服务病人时,医患之间的信任纽带才能更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