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明确12种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 严查福利腐败!根据中央纪委印发的相关文件精神,明确了12类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的行为,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这些行为包括自行新设项目或继续发放已取消的补贴,例如设立未经批准的“创新奖”、“辛苦费”等津贴项目,或继续发放已被取消的“安全补助金”。此外,还包括超标准、超范围发放津贴补贴,如擅自提高津贴金额或扩大发放对象范围,将绩效工资总量外的奖金发放给非规定人员。
变相普发奖金也是违规行为,比如以“考核奖”、“节日慰问”等名义向全体职工普遍发放奖金,而不是针对特定奖励对象。重复享受福利也属于违规,例如在实施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后,继续报销相关费用。违规发放加班费、值班费,未按规定标准或条件发放,或者虚构未休年假情况发放补贴(合法合规的未休假补贴需依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执行)。
擅自提高改革性补贴标准,如超标准发放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单位和个人缴存比例总和超过12%,或缴存基数高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3倍。以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发放补贴,如用购物卡、预付卡、实物代替现金发放补贴,即使未直接发放现金也属违规。将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与津贴发放挂钩,如按罚款比例提成作为职工奖金。挪用专项经费发钱,如违规使用工会会费、福利费、科研经费等专项资金发放津贴补贴,违反专款专用原则。借节庆活动变相发钱物,如借重大活动筹备或节日名义,向职工普遍发放现金、购物卡或无关实物。其他违规行为,涵盖上述未列举的违规发放形式,例如通过“小金库”发放补贴或虚列开支套取资金发福利。
关于福利如何合规发放,首先需要看发放主体。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企单位的福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和政策进行,确保公平公正,杜绝违规及腐败问题。其次,福利资金来源应从福利费或公费中按规定的比例提取,用于员工困难补助或集体福利,不得挪用工作经费,特别是设立小金库发放的问题。最后,福利发放形式上,过年过节可以发少量节日慰问品,但要注意符合当地实际消费水平,并且以慰问为目的。不可以发现金、购物卡、代金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