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承至今,流传下来传统习俗不计其数。但是每一项民俗节日都必不可少,因为它们都是蕴涵着我们古老民族的文化气息。生活当中最为特别的年俗节日之一,除去春节之外,那就是元宵节啦。春节是一年之尾又是一年之初,而意味着辞旧迎新,而元宵节意味着整个春节的结束,为了庆祝,自然也是热闹非凡。
那么大家知道元宵节怎么来的吗?为什么叫做“元宵”?为什么叫做“闹元宵”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作为古老的节日之一元宵节,其中有不少民俗活动,比如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生活当中的元宵节,又被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者灯节,这一天的节日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又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上元节被称作元宵节,其中是有一定的缘由的。古时候道教佛教非常的盛行。在道教里更有三官之说。三官分别指三尊神氏,叫做天官、地官、水官。正月十五这天,天官掌管福泽,给人们赐福,被称之为上元;七月十五这天,地官掌管灾祸,给人们消灾,称之为中元;十月十五这天,水官掌管刑法,给人们赦罪,被称下元。所以在道教里,三元都是节日,都有相应的祀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