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这个曾经被称为“帝王病”的疾病,如今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刘大伯最近因痛风发作,大脚趾疼得厉害,甚至影响了睡眠。他在网上看到有文章称“豆制品吃多了会得痛风”,想到自己一直钟爱豆腐,不禁担心是豆腐吃多了导致痛风。于是,他赶忙到医院咨询医生,医生解释说:“吃豆腐并不是导致痛风的主要原因,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确实可能会增加痛风风险。”那么,痛风与豆制品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根据《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已达1.77亿人,痛风患者有1466万人,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2.4亿。痛风的根源在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过高,从而引发关节炎症。尿酸过高不仅会引发痛风,还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
很多人误以为痛风是吃出来的,尤其是豆制品常被误解为罪魁祸首。但实际上,痛风的成因远比想象中复杂。虽然豆制品含有一定量的嘌呤,但其嘌呤含量因制作方式不同而差异巨大。例如,干豆类(如黄豆、绿豆)属于高嘌呤食物,但经过浸泡、研磨、过滤等工艺制成的豆腐和豆浆,嘌呤含量已大幅降低。
豆制品的嘌呤含量因种类而异。例如,干豆类每100克嘌呤含量超过150毫克,属于高嘌呤食物;而豆腐、豆浆等经过加工的豆制品,嘌呤含量大多在30-75毫克之间,属于中低嘌呤食物。广东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医师王序建议,痛风患者可以适量食用豆制品,但需注意控制食用量,少吃干豆,并搭配饮食,减少肉类摄入,避免嘌呤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