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结束后,我曾预测世界各国将深入研究这场战斗。现在看来,大多数人会认同这一观点。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所有研究最终指向一个结论:摧毁对方的空战体系。
面对依托空战体系作战的对手时,如果不能打破其体系,最多只能打成平手。基于这个结论,我们可以推导出另一个结论:打击预警机。要摧毁空战体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攻击预警机,二是通过电子干扰切断预警机与其他作战平台之间的联系。然而,电子干扰的效果并不稳定,不如直接打击预警机来得直接有效。
谈到打击预警机,中国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多年前,中国就开始大规模研究和开发相关技术和装备,如远程空空导弹和歼-20战斗机。相比之下,美国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起初,中国依赖伊尔-76平台研发空警-2000,但数量有限。后来,空警-200问世,但性能一般。直到空警-500大量装备后,美国才真正感受到压力并开始加强反预警机的研究。
随着各国加大对预警机的打击力度,空中作战预警指挥系统将迎来快速进化和迭代升级。未来十年内,用民用客机或运输机改装的预警机在战线后方活动的情况将变得罕见。届时,各国将比拼谁的空中作战预警指挥系统更具生命力。分布式、高生命力、无人化以及部署在临近空间甚至太空的系统已经开始出现在人们的构想中。
目前,这些系统仍处于概念阶段,但一些关键技术已在试验中显现。例如,天基算力卫星的发射和部署,有助于解决天基系统数据处理和传输中的时延问题。通过提升算力,剔除垃圾信息,并利用激光传输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太空侦察情报系统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