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伊朗突然宣布“认输”,换取美国的一个条件时,这场持续40多年的博弈似乎迎来了转折点。美伊核谈判在历经四轮拉锯后,突然迎来戏剧性转折。据环球网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高级顾问阿里·沙姆哈尼表示,伊朗愿意在美国立即解除所有经济制裁的前提下,永久放弃核武器发展,销毁武器级浓缩铀所有库存,仅保留民用级别核材料,并接受国际监督。他甚至直言:“如果美国同意,伊朗今天就能签协议。”
目前,伊朗已经囤积足够制造6枚核弹的武器级浓缩铀,铀浓缩浓度高达60%,距离真正拥核仅差一步。这一表态被外界视为哈梅内伊政权罕见放低姿态。然而,细究条款会发现,伊朗所谓的“让步”实际上与2015年伊核协议几乎一致,等于要求美国重回奥巴马时代的政策框架。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这无异于一场外交打脸。2018年他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并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如今德黑兰却要求一切归零。
更微妙的是,伊朗此时抛出橄榄枝,恰逢特朗普访问沙特期间威胁“让伊朗石油出口归零”。双方看似针锋相对,实则已进入谈判深水区。沙姆哈尼的声明之所以关键,在于他代表了哈梅内伊的意志——在伊朗,最高领袖的决策权远高于总统鲁哈尼领导的政府。而现任总统佩泽希齐扬作为改革派,本就倾向与西方缓和关系,预计将配合哈梅内伊推进弃核进程。
但问题在于,特朗普真的愿意吞下这枚“回到原点”的苦果吗?从历史经验看,这位善用“交易艺术”的总统更习惯加码而非妥协。他近期在沙特放话时,虽未重复“两个月最后通牒”的强硬措辞,却意味深长地强调“橄榄枝不会永远存在”。显然,美国对伊朗的预期远不止“退回2015年”——特朗普政府曾要求伊朗彻底拆除铀浓缩设施,并将革命卫队移出恐怖组织名单,这些条件在此次伊朗提案中均未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