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汉阳桥机路夜市的傍晚,总带着股热辣辣的烟火气。7月7日那场大雨刚过,人流正往摊位前涌,一个印着“唐应炒粉姐”的摊子前尤其热闹。有人举着手机念叨:“这不是东莞那个炒粉姐吗?怎么跑武汉来了?”灶台上,火苗窜得挺高,穿暗红长裙的摊主颠着锅,裙摆沾了雨也没顾上,随着手腕的起落轻轻晃动,动作利落得很。
这个炒粉的就是唐应,那个靠“精致炒粉”在网上攒了300多万粉丝的女人。回武汉摆摊才7天,每天200多份炒粉,几个小时就卖光了。她擦了擦额头的汗,把摊位交给老公,跟人聊起这趟“回家”的缘由——在外漂了24年,东莞的日子虽攒下些手艺,却没攒够一套房,家里俩娃更是让人挂心。“14岁就出来闯,这次算下了狠心,放下东莞的一切,回武汉从头来。”
刚回武汉那阵,她愁得好几宿没睡。门店选哪儿?食材从哪儿进?资质怎么办?每月光房租就得近5000块(门面3000多带个摊位,小区房1800方便落脚),再加上水电、食材,压力着实不小。有人泼冷水:“武汉人爱热干面,谁天天吃炒粉?”她偏不服气,“我手艺在身,走到哪儿都不怕。”
为了让武汉人吃得惯,她花了不少心思。米粉专门从广东寄,半手工做的,炒出来筋道不烂,跟本地米粉不一样;调味上又往武汉口味靠,多搁点辣,加点盐,备着老干妈,南方的粉愣是融进了江城的热乎劲儿里。每天中午就开始备菜、蒸饭、泡粉,汗湿了衣服也顾不上,就为了保证200多份食材新鲜。最绝的是颠锅,每份得颠70到90下,一晚上下来上万次,手上勒出红印,戴护腕也挡不住疼。“这活看着是力气,其实是功夫,好多小伙子来学,第二天就打退堂鼓了。”她说着,眼里带点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