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界与经济界对华认知为何不同 经贸纽带决定态度差异_社会热点_资讯_微发商务网

德国政界与经济界对华认知为何不同 经贸纽带决定态度差异

   2025-11-05 01:44:57 中国网微发商务网13
核心提示:近期,德国政界在涉华议题上表现强硬,但经贸领域态度却截然不同。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德国与中国的进出口总额达1634亿欧元,中国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近期,德国政界在涉华议题上表现强硬,但经贸领域态度却截然不同。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德国与中国的进出口总额达1634亿欧元,中国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这表明德国经济界并未有效执行某些政界人士强调的对华“去风险”议程。这种认知差异背后既有经济原因也有地缘政治因素。

中德两国经贸往来密切,经济利益早已深度捆绑。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拥有成熟的市场和完备的产业链,其利益与中国密切相关。因此,德国商界是支持实施“务实性”对华政策的主要力量。中国德国商会发布的2024/2025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92%的受访德企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没有离开计划。默茨就任德国总理前,在华德企多名经理人联合匿名致信联邦政府,提出“去风险”不能导致“在华投入减少”,并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支持以确保在华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商界支持通过建设性对话提升在华业务。近年来,保持企业竞争力成为德国企业投资中国的主要动因。中国德国商会的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德国企业计划未来两年内增加对华投资。同时,德国企业呼吁联邦政府主动与中国开展对话,支持其在华业务发展。这与部分德国和欧盟政客对华带有意识形态偏见与“泛安全化”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德国政经两界在对华态度上的主要分歧在于,德国商界主要诉求是降低“商业地缘政治化”风险,而非所谓“对华依赖”的风险。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关税政策以及部分欧盟成员国对华动作对德国企业造成冲击。例如,中国德国商会2025年5月的民调显示,随着中美经贸争端升级,在华德国企业经济前景预期下滑,75%的在华德企预期将受到美国对华关税冲击,57%德企预期将受到中国反制措施的影响;近期安世半导体事件波及德国汽车制造商,芯片短缺可能导致沃尔夫斯堡大众工厂暂停生产高尔夫等畅销车型。在此背景下,在华德企对“商业地缘政治化”与中美战略竞争的焦虑高于对华市场依赖的风险担忧,他们期待中美双方能够通过理性对话缓解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 微发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微发商务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本文地址:http://cn.wlchinahc.com/news/wfmy913837.html

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今日资讯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微发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资讯与建议:wfxxw@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