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信达提出的清盘呈请导致融创中国的股价波动。该风波源于一笔3000万美元的贷款担保。融创中国对此表示坚决反对,但最终结果尚未确定。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风险事件频发,许多房企面临清盘呈请。清盘呈请通常被债权人用作施压手段,以保全自身债权利益。自出险以来,融创中国一直在寻求债务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出售资产、股东借款和股权融资等方式自救。目前,关于债务二次重组,融创中国正与债权人进行最后的博弈。
1月9日晚,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信达香港在香港对其提出清盘呈请,聆讯定于3月19日举行。此次清盘呈请涉及一笔3000万美元的贷款担保。受此消息影响,1月10日港股开盘后,融创中国的股价大幅下跌,收盘报价1.3港元/股,跌幅为25.71%。
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指出,债权人提出清盘呈请的目的是保护自身债权利益,尤其是在企业面临财务困境或债务违约的情况下。通过清盘程序,债权人希望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清算,以便按照法律规定的优先顺序分配清算所得,从而尽可能地收回欠款。
实际上,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风险事件频发,多家房企收到清盘呈请,包括碧桂园、旭辉控股集团、龙光集团等。清盘程序可能会中断或延缓债务重组进程,增加融资难度,并对企业运营和资产处置造成负面影响。然而,多数清盘呈请被用作施压手段,迫使企业采取行动,如偿还债务或加速债务重组谈判。事实上,绝大多数针对房企的清盘呈请都被撤销或延期,只有极少数企业被判决清盘。
在此次信达香港提出清盘呈请之前,2022年时,融创中国也曾被持有本金2200万美元及应计利息优先票据的债权人陈淮军提出过清盘呈请,但该呈请于2023年6月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撤销。1月10日晚间,融创中国再次发布公告,表示将寻求法律措施坚决反对清盘呈请,并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保障公司的合法权利。随后,资本市场态度有所缓和,1月13日和14日,融创中国的股价有所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