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小年以后,距离新年也就越来越近了,人们要为过年做最后的准备,每一天都有着相应的安排。腊月二十四为民间的扫尘之日,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据说在尧舜时期便已经开始了。不过在最初,其是作为一种驱除灾疫的仪式来进行,人们认为通过打扫房子,清扫灰尘,能够将不吉利的东西都赶走,从而迎来祥瑞。
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行,春节扫尘的习俗逐渐成型,在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十二月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由此可以判断,在唐宋时期,扫尘已经成为各家各户过年必做的事情,人们希望通过扫尘,能够迎接新年的吉祥和好运。
二十四扫房子也是流传至今的春节系列传统之一,当然作为一项古老的习俗,扫尘不光要把家里打扫得不沾灰尘,同时也要进行彻底地整理,各种杂物,废旧物品,都要丢出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扫除。
正所谓“扫尘4不丢,蛇年要受穷”,时至现代,人们依然看重这项习俗,新年新气象,通过扫尘将家中打扫干净,收拾整洁,既能让人们的心情变得舒爽起来,也能从传统意义上达到除尘去旧,迎祥纳财的好兆头。下面就来看看“4不丢”具体指啥吧!
1、不丢有损伤的盘碗杯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切与饮食,吃喝有关的器具,往往都是瓷质或是玻璃制品,用这些材质的器皿来吃饭喝汤,没有异味,更加健康。而这些材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易碎,稍微磕碰就容易出现豁口,损伤等。而这样的器具如果继续使用的话是很容易划伤我们的手指的,如果不丢会留下安全隐患。
同时餐具饭碗,不仅代表着我们吃饭的工具,更象征着财运,所以饭碗破碎了,也就有“漏财”的含义,所以无论是从安全角度还是象征意义上来看,损伤的盘碗都要丢掉。
2、不丢发霉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