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亩土豆被哄抢 法不责众不是借口 法治与治理的考验_今日要闻_资讯_微发商务网

500亩土豆被哄抢 法不责众不是借口 法治与治理的考验

   2025-06-18 01:18:07 新浪网微发商务网21
核心提示:金秋十月本是丰收的季节,但某地种植户李某某的500亩马铃薯田却在采收期间遭遇数百人哄抢,导致100万斤马铃薯被掠走,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万元

金秋十月本是丰收的季节,但某地种植户李某某的500亩马铃薯田却在采收期间遭遇数百人哄抢,导致100万斤马铃薯被掠走,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万元。这起涉及人数众多、地域特征明显的群体性事件,不仅折射出基层法治生态的复杂面貌,更将“法不责众”的传统认知推向舆论焦点。

根据《刑法》第286条及相关司法解释,哄抢公私财物价值达到1000-3000元即构成“数额较大”,首要分子和积极参与者将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数额超过法定上限,刑期可攀升至10年。而对于普通参与者,《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可处15日以下拘留并处罚款。法律体系看似构建了从刑事重罪到行政违法的完整追责链条。

然而,马铃薯这类农产品单价低廉的特性,使得单个参与者哄抢价值往往难以突破千元门槛。以本案为例,若每人仅获取价值500元的马铃薯,理论上多数参与者仅构成治安违法。这种“蚂蚁搬家”式的集体行为,客观上稀释了刑事追责的适用范围,形成“刑法够不着、治安管不全”的尴尬局面。

事发地所在的农业县,平均每万名常住人口仅配备8名警力,远低于城市地区15人/万人的标准。面对数百人同时参与的哄抢现场,基层派出所往往陷入“抓现行难、取证难、溯源难”的三重困境。一位参与案件处理的民警表示,现场只能优先控制带头推倒围栏、殴打工作人员的极端分子,对抱走几袋马铃薯的村民难以逐一甄别。

近三年公开的27起农产品哄抢案件中,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仅限12名组织者,参与者行政处罚率不足5%。司法机关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不得不权衡执法成本与社会效果——全面追责可能激化矛盾,选择性执法又损伤法律权威。这种两难选择催生出“抓大放小”的折中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 微发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微发商务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本文地址:http://cn.wlchinahc.com/news/wfmy907299.html

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今日资讯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微发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资讯与建议:wfxxw@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