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阳历7月9号,农历六月十五,对咱农民来说可是个特殊日子。老话说:"两六月旱不旱,就看六月十五",这话搁在今年闰六月的节骨眼上,更让人心里打鼓。眼下田里的庄稼正抽穗灌浆,要是接下来两个月真遇上大旱,那可真要命。
月光还是雷声?老辈人留下的伏旱信号
"六月十五月光洁,闰月水田晒开裂"--村里老把式们常念叨这句。要是今晚月亮明晃晃挂天上,说明这些天都是大晴天。按老经验,这预示着闰六月里雨水金贵,指不定田里能旱得裂开口子。
反过来,要是今天轰隆隆打雷下雨("雷打六月半"),那就算捡着宝了。这预示着往后雨水不会少,至少旱情能缓口气。
不过咱心里也清楚,农谚这东西十里不同音。像国家气候中心刚发布的预测就点明:今年盛夏得"旱涝并重",长江中下游可能偏旱,可华北、珠江流域反倒要防涝。四川那边更绝,直接预警"旱重于涝"--盆地好些地方可能要闹中到重度伏旱。
闰月碰上三伏天,庄稼正过"火焰山"
今年闰六月卡得巧,正好把三十天三伏天全包进去了。7月20日入伏后,玉米灌浆、水稻孕穗全赶在节骨眼上。要是真像农谚预警的那样持续晴热,麻烦就大了:
玉米叶子一晒就卷,华北平原要是连续38℃以上,墒情根本保不住;
水稻更娇气,灌浆期遇上高温,空壳率噌噌往上蹿;
-更别说病虫害--稻飞虱这些虫子天越热繁殖越快,防都防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