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滥施关税引发的恐慌情绪持续蔓延。4月7日,全球股市经历“黑色星期一”,A股主要股指承压下行,上证指数收于3096.58点。尽管如此,短期冲击并非常态。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定向好、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升、宏观经济政策充足,为A股长期向好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向好逻辑未变。
尽管外需短期承压,中国经济内生动能依然强劲。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扩大内需”置于首位,随后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通过增收减支、优化供给和稳住股市楼市等措施推动消费潜力释放。数据显示,1-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3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连续两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汇丰发布的调查显示,中国新一轮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提振了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整体信心,尤其看好中国市场前景。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升,成为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微观基石。新“国九条”发布近一年,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稳步迈进。监管部门通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严控上市准入、强化公司治理,ESG理念的普及进一步优化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24年入市“长钱”明显增多,为资本市场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科创投入正转化为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硬实力。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过九成,目前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已超过四成。上市公司从“规模扩张”逐渐转向“价值创造”,逐步构筑起资本市场抵御风险的微观屏障。
面对外部冲击,中国政策储备充足。央行与财政部明确表示将“择机用好储备工具”。降准降息、增发特别国债等均在中国政策工具箱中。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一季度例会强调,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中央汇金公司表示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已再次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中国诚通宣布旗下诚通金控和诚旸投资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和中央企业股票,将持续大额增持央国企股票和科技创新类股票,当好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者。“国家队”接连出手,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稳住楼市股市”写进总体要求,体现出宏观调控对资产价格的重视。短期波动不改长期趋势,在高质量发展主线、政策灵活应对及中国资产估值修复等因素的叠加下,中国资本市场有望在逆风中走出长期稳健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