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影片中的故事沉重无比,而真实的历史远比电影更加残酷。这部电影的故事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的真实罪证影像,讲述了两位年轻人接力守护这些证据,让历史永不磨灭。
在影片中,故事发生的重要场景被设置在一个名为“吉祥照相馆”的地方,其原型是位于南京市长江路估衣廊一带的华东照相馆。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占领南京时,十五六岁的罗瑾在华东照相馆做学徒。1938年1月的一天,一个日本军官送来两卷胶卷,罗瑾在冲洗时发现这些照片记录了日军对中国同胞的屠杀、奸淫妇女和抢劫等暴行。为了保存这些罪证,他冒着生命危险多洗了一些照片,并用硬纸自制了一个小本子,选取了16张装订成册。这本相册后来成为南京大屠杀案“京字第一号证据”,原件如今收藏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940年,罗瑾因生计离开照相馆,进入汪伪政府交通电讯集训队学习。为了安全起见,他将相册转移到集训队宿舍床板下。1941年初,伪宪兵突然进行大清查,罗瑾情急之下把相册藏在毗卢寺厕所墙洞里并用泥浆糊上,但几天后相册不翼而飞。为了避免危险,罗瑾逃离了南京,辗转多地后隐居在福建大田县,开了一家“上海照相馆”。
与此同时,与罗瑾一同参加培训的吴旋无意间在草丛中发现了这本相册。他意识到这是重要的罪证,决定将其藏匿起来。吴旋将相册藏在寺庙里一尊坐佛底座的裂缝中,每天夜里站岗或上厕所时都会确认相册还在。培训结束后,他又将相册珍藏在随身小箱的最底层。